原标题:风雨中挺起脊梁(主题)
——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崇阳县昌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天华(副题)
咸宁日报记者 刘玉关 通讯员 陈慧君 阮玉洁 石青红
从一纸改制合同后的风雨飘摇,到年纳税过亿元的县域支柱企业;从濒临倒闭的国有老厂,到荣获“湖北省绿色工厂”的现代化标杆……崇阳县昌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天华用三十载光阴,以非凡的勇气、坚韧的毅力和超前的视野,带领昌华实业走出了一条涅槃重生、绿色发展之路。
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湖北省劳动模范的荣誉,是对龙天华这位新时代奋斗者的最高礼赞。他以信念为火、以实干为基、以创新为犁、以责任为锚,给时代交出了最质朴、也最辉煌的答卷。
临危受命,勇挑千斤重担
2002年春,对时任崇阳县水泥厂副厂长的龙天华来说,格外料峭。窗外,是沉寂多时、破败不堪的厂区;桌案上,是一份冰冷的评估报告:这家曾承载着1700多名职工希望的国有老厂,年产能仅22万吨,却背负着高达9333万元的沉重债务,资产总额仅6755万元。县政府痛下决心:整体出售,全员买断。
命运的转折点悄然降临。看着这个倾注了自己7年心血、寄托着众多家庭生计的工厂,龙天华心中翻腾起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。“厂子绝不能倒在我们手里!”一个坚定的声音在他心底越来越清晰,只要解决“人员多”和“债务重”两大难题,水泥行业依然大有可为。于是,他毅然联合几位志同道合者,向县政府递交了整体购买水泥厂的报告,决心带领企业闯出一条生路。
风暴,在签约的第二天就汹涌而至。2002年4月10日,龙天华的家门被擂得震天响。一百多名对未来迷茫、愤怒与恐惧的职工围堵在此,嘶喊声、质问声几乎要将屋顶掀翻。屋内,年幼的孩子吓得瑟瑟发抖,钻到床底不敢出来。这惊心动魄的一幕,是龙天华作为改制“带头人”所承受的第一波巨大冲击,也是他必须迈过的第一道坎——安置职工。
全员买断,需要1750万元的“天文数字”。银行的大门对前途未卜的他们紧紧关闭。龙天华和股东们只能咬紧牙关,豁出身家性命,走上一条异常艰辛的筹款之路:抵押房产、遍访亲友、四处告贷。
每一张借条,都重若千钧,千斤重担压于一身的龙天华没有退缩。整整8个月,他顶住压力,反复沟通,终于平息了风波,艰难地迈出了改制重组的第一步,“崇阳慧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”也在风雨飘摇中成立。
安置只是起点,让工厂重新轰鸣,让企业真正活过来,才是真正的考验。车间,成了他的第二个家。买下工厂的前两年,龙天华几乎没离开过厂区。白天处理千头万绪的管理事务,夜晚就扎进轰鸣的车间。他追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,从原料配比到煅烧温度,从设备原理到故障排除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
龙天华这位“半路出家”的水泥人,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实干精神。
卧薪尝胆,描绘蜕变蓝图
清晰的战略,是黑暗中指引前行的灯塔。龙天华审时度势,为企业制定了精准的“三步走”发展战略:第一步(2002-2004年),全力减债,年产能提升至30万吨;第二步(2005-2007年),彻底化解债务,年产能提升至36至40万吨;第三步,淘汰落后立窑,上现代化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。这不仅是产能的提升,更是企业脱胎换骨的蜕变蓝图。
目标既定,资金有了,唯有苦干实干。龙天华以身作则,带领全体员工勒紧裤腰带,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。改制前三年,通过精细化管理、技术改造和全员拼搏,全厂年产量突破30万吨大关。沉重的债务大山,终于在汗水的冲刷下被彻底移除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改制前五年,企业所有盈利全部“零分红”,一分一厘都投入到了设备更新和技术积累中,为关键的第三步积蓄力量。
2007年,当人均年产量提高到1000吨时,龙天华拟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了前两步,随着国家要求淘汰落后的立窑生产工艺政策的颁布,发展战略目标的第三步——上现代化的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正式提上日程。
“其实在2005年3月,我们便取得生产旋窑的批文。这个项目花费大,在银行不肯贷款的情况下,我们只能自己出去跑,平均每天要跑1000多公里,有时甚至要跑通宵。”龙天华回忆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龙天华的带领下,一个个投资方和一家家合作企业都被“跑”回来了。当时,宜昌一个老板愿意投资5000万元,但要求企业改名。于是,结合“宜昌”和“龙天华”而得名的“崇阳县昌华实业有限公司”诞生了。
2009年6月23日,是昌华实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。投资2.2亿元、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正式点火。
疲惫刻在每个人的脸上,但眼中燃烧的却是滚烫的希望与执着。当第一炉合格熟料顺利产出,龙天华感受到了澎湃的生机,千言万语化作沉甸甸的两个字:“值了!”这背后,是无数个日夜的煎熬、是巨额债务的压力、是亲情的暂时疏离,更是破茧成蝶的壮丽。
绿意生金,共享幸福之路
旋窑的成功点火,标志着昌华实业完成了从“求生存”到“谋发展”的关键一跃。但龙天华的眼光并未停留在产能和利润的数字上。当国家淘汰落后产能、推动绿色发展的号角吹响,他敏锐地意识到,企业的未来,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根基之上。他要打造的,不仅是一家高效的企业,更是一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“花园”。
绿色转型,成为龙天华新的战略制高点。他持续投入巨额资金,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环保改造升级:先进的粉尘回收装置让烟囱不再“吞云吐雾”,高效的脱硫系统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,闭环的废水循环体系实现了污水“零外排”……厂区内,见缝插绿,精心规划。高大的乔木、葱郁的灌木、如茵的草坪次第铺展,四季花开不断。曾经烟尘弥漫的水泥厂,蝶变为绿意盎然、整洁优美的生态园区,成功摘得“湖北省绿色工厂”的桂冠,成为“厂在林中,林在厂中,人在景中”的行业典范。
在产业升级趋势下,昌华实业以资源集约和技术创新为驱动,构建“精品砂石骨料—水泥制造—预拌混凝土(砂浆)—装配式部品部件”全产业链。通过智能化精品砂石生产、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打造绿色基地,以数字化管控延伸预拌产品生产线,并聚焦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研发,形成产业闭环,提升资源利用率与市场竞争力。
二十年来,昌华实业始终稳居崇阳县纳税榜首位,累计贡献税收近15亿元,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竭的“动力源”。在龙天华心中,比纳税数字更重的,是肩上那一个个家庭沉甸甸的托付。员工收入水平大幅提升,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覆盖全员,也让众多员工圆了“居者有其屋”的梦想。厂区内,员工们脸上洋溢的笑容,是幸福最真实的注解。
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、开拓与奉献,龙天华在崇阳大地上书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创业史诗,浇筑了一条通往幸福的坚实之路。
股票怎么杠杆,合法的配资平台有哪些,股票账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